
尿沉渣,并非你想的那么復雜!
尿沉渣是指尿液排出體外經離心沉淀,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細胞、管形、結晶、細菌、精子等各種病理成分。
尿沉渣檢查可以彌補尿液理化檢查不足造成的漏診,可以了解泌尿系統各部位的變化,對輔助泌尿系統疾病的定位診斷,鑒別診斷及預后判斷等有重要意義。尿沉渣檢查更是有“體外腎活檢”之稱。
下面就介紹一下尿沉渣檢查規范操作。
一、準備所需材料
1.收集和運送尿液容器應由透明且不與尿液成分發生反應的惰性材料制成;潔凈、防漏、防滲,一次性使用;容積應>50ml,圓形開口的直徑>4.0cm,較寬的底部和有安全的易于開啟的密封裝置,保證標本運送安全。
2.用于離心尿液的離心管,應具備以下條件:清潔、透明、帶刻度,刻度上應至少標明10ml、1ml、0.2ml,容積應>12ml,試管口有密封裝置、錐形或縮窄的底部,***好使用不易破碎的一次性塑料或玻璃離心管。
3.用于尿沉渣分析的容器、離心管、玻片必須能進行標記,便于病人標本的識別。
4.尿沉渣檢測尿沉渣的量和壓(涂)片厚度是標準化重要環節,在普通玻片上隨意滴加沉渣液或加蓋玻片(甚至不加蓋玻片),不能提供標準化的結果,建議使用標準化的沉渣計數板(計數池的計數單位每小格長、寬、高分別為2×5×0.1rnm,)
5.采用水平式離心機,離心時應蓋上蓋,保證安全,離心時,機內溫度應盡可能保持<25℃,離心機相對離心力(RCF)應在400×g左右。
6. 尿沉渣檢查盡可能使用具有內置光源的顯微鏡,光線強度可調,應具備40倍、10倍的物鏡和10倍的目鏡。同一如有多臺顯微鏡,各顯微鏡的物鏡及目鏡的放大倍數應一致。
二、標本的收集及運送
1.標本的收集實驗室工作人員、醫生。護士要對病人留尿進行指導、務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潔。隨機尿液標本的留取無特殊時間規定,但病人必須有足夠的尿量;晨尿指起床后和一次尿;收集時段尿時,應告知病人時間段的起點和終點,起始時先排空膀胱;三杯試驗留尿時間要分段明確,做好標記。
2.標本的運送技上述要求留取尿液應在2小時內完成檢驗,結果標本收集后2小時內無法完成分析,可2~8℃冷藏,6小時內完成檢驗;或在尿標本中加適量防腐劑,根據不同的檢查目的的選用不同類型的防腐劑(大多使用400g/L的甲醛溶液,每升尿液加入5ml。應注意甲醛過量時可與尿素產生沉淀物,干擾顯微鏡檢查)。送檢單上應注明留尿時間、送檢時間。
3.標本的標記本容器必須有標記,包括:病人姓名、特定編碼(或住院病人的病區、床號)、標本收集時間。標簽應貼在其蓋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